預付式消費也稱提前消費,是一種“先付費、后兌現”的消費模式,即消費者提前向商家交付一定額度的費用,之后可以按約定享受服務或者購買商品。
近年來,因預付式消費給消費者帶來了較大的實惠和方便,越來越多的經營者紛紛以“會員”名義,推出各種美容卡、健身卡、洗衣卡等預付卡。然而,消費者在該消費方式下承擔的付款義務具有一次性和先履行性,經營者所承擔的義務卻具有持續性和滯后性。消費者權利的實現有賴于經營者的信用及經營情況,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消費者承擔了合同履行過程中的不確定風險。實踐中,商家“跑路”頻發,“預付資金”打水漂的情形屢見不鮮,引發的糾紛也日益增多。僅筆者所在法院,兩年來受理服務合同類糾紛139件,其中65件涉及預付卡消費糾紛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占服務合同糾紛的46.76%,且多集中在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美容美發等領域。
預付式消費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主體資格低檻化,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對預付式消費的管理和監管存在漏洞,未在預付費經營的資金規模、信用狀況等主體資質上設置門檻,導致市場上預付費發卡主體混亂,實力參差不齊,信用良莠并存。二是涉訴糾紛群體化,易爆發社會矛盾。隨著預付卡發卡量不斷擴大,預付費消費群體不斷膨脹,消費爭議從個別向群體快速蔓延,群體性、突發性的爭議日益增多,極易引發群體性社會矛盾。三是資金鏈斷裂,涉訴企業“退費難”。現行市場監管體制不健全,預付卡商家經營信息不公開不透明,一旦資金鏈斷裂、關門停業,消費者則無法聯系上商家,消費者財產安全無從保障,退費無從談起。四是消費者維權成本高,訴訟“舉證難”。預付卡商家基本不與消費者簽訂書面協議,主要以電子支付方式進行,消費者不掌握消費記錄,一旦出現商家“跑路”,消費者通過訴訟或仲裁維權,手中毫無證據,導致“舉證難”。
預付卡是順應信息時代電子支付條件下的產物,也是市場供需選擇的產物,它作為伴隨著市場經濟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新興事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而規范預付卡的消費市場必不可少。
為規范預付式消費,筆者提出以下解決對策:一是出臺保障制度,強化規范管理。制定出臺相關預付卡及預付式消費的法律和地方性法規,對提供預付式消費商家的資格、規范、保障、監督、法律責任等進行細化規定,同時細化監管辦法,明確監管部門和職責,加大監管力度,強化對發卡企業進行規范管理。二是嚴格市場準入,加強保障力度。要將預付卡主體列入重點監管對象,研究制定預付式消費合同示范文本并推廣使用,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消費服務內容、違約責任等事項,為消費者維權提供有力憑證。同時以經濟戶口為依托,加強信用信息的搜集工作,建立健全統一共享的市場主體信用數據庫。強化信用信息公示制度、黑名單披露制度,使消費者能及時掌握企業信用信息。三是加大專項整治,強化日常監管。開展美容美發等行業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強制消費、虛假宣傳等不法行為,防止惡意斂財、攜款外逃等違法事件的發生。及時處置消費者投訴案件,防止引發群體性投訴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四是倡導理性消費,強化維權意識。相關職能部門、消費者協會組織應加強宣傳倡導科學理性消費,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強化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式消費卡前,形成簽訂書面合同的消費習慣,及時保存消費記錄,強化消費者面對不公平格式合同條款時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意識。
(文/曾慶果 藏婷婷,作者單位: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人民法院)